本標準規定了測定包裝材料透濕率的試驗方法。
本標準適用於(yu) 紙、塑料及複合包裝材料的透濕率試驗。
定義(yi)
透濕率
指試驗材料保持在恒定的溫度下,將其- -麵暴露在高相對濕度條件時,在規定時間內(nei) 透過單位麵積試驗材料的水氣質量,以g/(m°.24 h)表示。
試驗原理
在規定的溫度.相對濕度條件下,包裝材料試樣兩(liang) 側(ce) 保持一定的水氣壓差,測量透過試樣的水氣量,計量每平方米試驗材料,在標準大氣壓下.24 h透過水氣的質量。
試樣
除非另有規定,試樣應任意抽取,並有足夠的數量代表產(chan) 品的性能。
1 方法A每個(ge) 試樣應為(wei) 一塊被測包裝材料,尺寸應滿足4.4條設備使用要求。每一種試驗環境的試樣數量不少於(yu) 3個(ge) 。若試樣的兩(liang) 麵材質不同,試樣數量不少於(yu) 6個(ge) 。試樣應符合ISO 2528標準的規定。
2 方法B每個(ge) 試樣應為(wei) 200 mmX300 mm的-塊被測材料,每一 種環境的試樣數量不少於(yu) 4個(ge) ,沿材料的縱、橫向各取2個(ge) .
試驗條件
除非另有規定,試驗條件應根據包裝材料的實際使用要求,選擇-組或多組下列條件:
a)溫度(38士1)C ,相對濕度(92士3)%;
b)溫度(23士1)C ,相對濕度(49士3)%;
c)溫度(4.5士1)C ,相對濕度(80士3)%;
d)溫度(- 18+1)C ,相對濕度(95士3)%;
仲裁試驗時,溫度偏差為(wei) 士0.5C ;相對濕度偏差士2%.
測試儀(yi) 器推薦:WVTR-RC6水蒸氣透過率(稱重法)
試驗程序
7.1方法A是將試驗材料密封在裝有幹燥劑的試驗杯口部.適用於(yu) -般的包裝材料,包括可熱封的材料和密封膠帶的試驗。對透濕度小於(yu) 1 g/(m2●d)的或厚度大於(yu) 3 mm的材料,建議不要使用此方法。
7.2方法B是將試驗材料製成袋子.主要用於(yu) 可製成袋子、其透濕度較小的可熱封材料的試驗。
7.3 方法A和B均可用於(yu) 包裝材料的研製、生產(chan) 和檢驗。也適用於(yu) 經過折疊、 老化或其他環境處理後的包裝材料試驗。,
7.4 方法A
7.4.1將幹燥劑均勻放在透濕杯內(nei) ,幹燥劑與(yu) 試樣間的空隙不小於(yu) 3mm.將試樣密封在透濕杯的口部,使水氣不能在試樣邊緣或通過試樣邊緣滲入.具體(ti) 操作步驟按Iso 2528進行。
7.4.2將封 有試樣的透濕杯(以下簡稱透濕杯)放在分析天平上稱量。再將其放入恒溫恒濕箱內(nei) ,使試樣與(yu) 試驗環境自由接觸。
7.4.3根據材料的透濕性,選擇合適的時間間隔對透濕杯連續稱量,將重量變化與(yu) 時間關(guan) 係作成圖表。
進行的稱量最好在試驗環境中進行.否則稱量時間應不超過30s.在稱量操作過程中.如果透濕杯重量不能保持恒定,則應將其放在一個(ge) 能保持試驗環境不吸濕的容器中稱量。如果此條件不能實現,可將透濕杯從(cong) 恒溫恒濕箱中取出後,放入(23土2)C環境的幹燥器中平衡30 min後進行稱量,繼續試驗,直至達到穩定的增重.即作成圖表時三個(ge) 連續的數據位於(yu) - - -條直線上.
7.5 方法B
7.5.1 試樣製備
將試樣對折成150 mm x 200 mm,在兩(liang) 條短邊和一條長邊上用符合試樣的熱封條件封合。封合寬度(65士0.5)mm,保證試樣內(nei) 部寬度應為(wei) (135士2) mm.
7.5.2幹燥劑袋的製備
切取長270 mm.寬90 mm.符合4.5.2要求的製袋材料,將其對折成長135 mm.寬90 mm ,將兩(liang) 條長邊熱封合,封合寬度不超過6 mm,製成幹燥劑袋。每組試樣不少於(yu) 3個(ge) 袋。
7.5.3 在每個(ge) 幹燥劑袋中裝入至少50g幹燥劑,再將第三邊封合。
7.5.4將封 合好的幹燥劑袋裝入試樣袋.並將袋口封合,使封合內(nei) 側(ce) 距袋子外邊不大於(yu) 9. 0 mm.
7.5.5 將試樣放入暴露環境中.平衡時間見表1.
7.5.6除非另有規定,在經過表1規定的平衡時間後,將袋子從(cong) 恒溫恒濕箱中取出,立即在試樣短邊的一端切去10 mm窄條,打開試樣袋,將幹燥劑袋I從(cong) 袋中取出,換入已稱量並裝有新幹燥劑的袋I ,按7.2.4將袋子重新封口後立即放入恒溫恒濕箱內(nei) ,並記錄放入的時間,此為(wei) 試驗開始時間。除非另有規定,到了表1規定的暴露時間時,應立即將千燥劑袋1從(cong) 試樣袋中取出,放入不透濕的已知重量的容器中稱量。可先用平整、無孔洞、無皺折,厚度為(wei) 0.05 ~0. 10 mm的聚乙烯薄膜製成大於(yu) 幹燥劑袋的尺寸,預稱量,精確至0.5 mg,放入幹燥器內(nei) 備用。
7.5.7記錄試驗開始和結東(dong) 的8期及時間、每次稱量的重量和時間。試驗後,攤平試樣袋,沿中心線測量並記錄試樣袋內(nei) 部長度和寬度。